找到相关内容12149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三乘究竟与一乘究竟——兼论印顺导师由缘起性空论以证成“一乘究竟”的可能性

    的殊胜义,更未论及“回入或直入孰胜”的课题,则殆无疑义。在判摄佛教时,依“回入”与“直入”而校量功德的,是继承“一乘究竟”论而进一步提倡“人菩萨行”的太虚大师与印顺导师。   在此要特别注意:即使《...

    释昭慧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6543490898.html
  • 一座不容忽视的丰碑——试论中国佛教徒的科技成就

    油幕覆其上。牡丹自此东越分种之也。”这里的油幕覆其上与今天盛行的大棚育种当有异曲同工之妙,其科技成份之高令人赞叹。   长期的农禅生活,使禅僧众们对寺院周围的自然环境十分注意,注重植树造林,把森林的...

    何明栋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6544590913.html
  • 晚明天主教与佛教的冲突及影响

    它的态度,就根本不可能立足中国,更遑论传播。因此它将批评的矛头指向与儒家有诸多亲缘关系的佛教,力图用一种间接的方式,达到批儒的目的。这一用意在利玛窦等人自是不便言明,但并未逃过一般士人的注意。许大受就...

    马晓英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21091549.html
  • 小乘佛教哲学研究

    ,这在各类宗教中是值得注意和研究的。   人生观和世界观,伦理学和方法论,是佛教所涉及的哲学理论的四个主要方面,它们之间是密切联系着的,是统一不可分割的。佛教的教义基本上都是从宗教伦理、道德实践的...强调个人修行,积累功德,以求证果。而大乘佛教认为,佛与菩萨有无量无限的公德果报,可以让归依者共同分享。这种思想在后世的小乘中就有所表现。应该注意的是,在整个印度佛教史上,大乘与小乘的形成,与部派的形成...

    成建华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21391557.html
  • 良知与人性的进化

    讲述阳明思想时也会大多注意这两段话。我们首先来看一下“灵明”,它是指人的精神或心之精神,有别于人的身体或形体。就个人而言,这个精神就是身体的主宰,这就是“心为身之主”的意思,就个人而言,这个精神就是天地...

    聂瑞国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4291604.html
  • 牟宗三与现象学

    传统的、也是康德的立场出发,或者说,是按照新康德主义的理路来理解和反驳海德格尔,在许多方面类似于卡西尔对海德格尔的批评。同样因为囿于康德的理解,牟宗三也没有注意到当代现象学对康德二元论的解构与克服。...

    倪梁康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4391605.html
  • 论“超越”与中国“三教”的超越方式

    。对于这个问题,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的理解值得我们注意。他指出,人意识到自己是一种时间性的存在,即一种有限的存在;更通俗地说,人知道自己是要死的。这是令他“烦”“ 畏”的最大问题。由此看来,克服自身之...

    黄玉顺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5091624.html
  • 寒山诗的返程之旅及其在港台地区的传布与接受

    的寒山诗在当时的文学语境与政治话语中实在没有引起丝毫的注意。   只是当民初轰轰烈烈的“白话文运动”与“新诗运动”到来之时,对于本土通俗文化传统的寻踪与强调,以及这次运动本身所具有的在语言与文字变革...

    胡安江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5591637.html
  • 马一浮国学观及其特色

    论西来学术亦统于六艺)。   这样的国学观,在当时既迥绝时流,与人殊科,其不获欣赏、少有影响,自无足怪。但时至今日,重勘旧躅,我们就会觉得那个时代可惜走差了路子,马先生的谠论,才更值得吾人注意。  ...

    龚鹏程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5791640.html
  • 心物之辩与天人之际

    了存在与境界,并将存在的体认与境界的提升统一起来,其思路确乎有值得注意之处。哲学不能回避存在的问题,无论是古希腊以来的西方哲学,还是先秦以后的中国哲学,尽管考察方式不同,但都经历了对存在无尽的追问。...

    杨国荣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111091962.html